
【基隆】基隆嶼、基隆嶼燈塔、基隆島山及龍貓公車站牌
2014.10.26
基隆嶼的行程真是一波三折
原本揪團變成只有獨自一人登島
揪團的人因故不能同行
被推坑來主辦負責與船公司聯絡
原定10月18日出發因為海象不佳而取消
再約其他的日期大家卻各自另有行程
終究無法成行
後來船長來電說10月26日有團可成行是否有要參加
最想去的人及
其他人都有事只有我閒閒沒事而可以參加
因而陰錯陽差的踏上這最近的離島卻是最遙遠的距離
獨行前往基隆嶼
基隆嶼登島行程:
基隆嶼山【基隆島山,三等三角點基石,No. 822(遺失),海軍No.022號水泥柱】
→基隆嶼海濱步道半圈→搭船繞島
在基隆火車站前的小艇碼頭,搭乘友財公司遊艇,需先預約。
至基隆港小艇碼頭搭乘港內觀光航線,目前採預約制。(2014.10.26的資訊)
基隆港小艇碼頭乘船處:基隆市港西街6之2號(火車站前廣場)。
友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2)2423-2020、2426-8586
藍色公路的二種行程:
1.基隆嶼(含港區導覽)
2.基隆港深度旅遊(基隆港、正濱漁港、牛稠港)
2013年7月基隆嶼碼頭受到蘇力颱風摧毀,隔年8月修復,
朋友得知登上基隆嶼山的步道剛修復完成,不趁此時機登頂更待何時?
再來個颱風侵襲碼頭設施、登山步道損毀、消波塊堵塞航道,
基隆市府為安全考量又會宣告封島,又將是幾年後才會開放登島。
獨自搭船前往基隆嶼旅行
棉絮般的雲揮灑在湛藍的天空
在假日能風平浪靜又遇到這般的好天氣
私以為真不容易也很幸運
橋式起重機似乎列隊迎接美好的晨光
遊艇航向基隆嶼會經過貨櫃碼頭,看見不少巨型貨輪及橋式起重機堆疊的貨櫃。
紅頂藍色塔身的是光華塔
光華塔
位於基隆港內,
矗立於西岸碎波堤堤頭,
因登臨其上可眺望外海及內港,亦稱為「觀光燈塔」,全球只有2座。
建於西元1967年,曾經為管制區,開放後成為目前台灣唯一為船隻導航又兼具觀光功能的燈塔。
小艇行經於至此可見光華塔→基隆燈塔→協和發電廠由右至左呈一直線的開展。
光華塔為仿照荷蘭鹿特丹觀光塔設計,
形似手電筒狀建築,頂層作輻射形向四周平伸,周圍全裝玻璃窗,
入門有約四層樓高的螺旋樓梯,更有一座獨一無二的燈塔電梯,港內海岸景色盡收眼底。
光華塔前身為港務局招待貴賓之處,
西元2000年基隆港務局為配合基隆市政府推動海上觀光事業,將光華塔開放供民眾登塔覽景,
可以沿著螺旋樓梯拾階而上,來到塔頂的海上咖啡廳,除可飲用香醇咖啡外,更可以360度地飽覽基隆港區的風光。
引用基隆第一 http://icry.tw/archives/1090
拉更近來看由右至左依序是藍色塔身紅頂呈手電筒狀的光華塔→
深藍色貨櫃場後方的整排純白建築的是基隆燈塔→
燈塔後方三根圓筒狀建築是協和電廠的煙囪。
極似飛碟狀的象牙白塔身,混搭粉色的圓形塔台是航管中心 ,位於桶盤嶼上。
航管中心
位於東堤,是管控船隻進出港的「心臟」,
就像機場的塔台,不過塔台不開放,只有1、2樓可參觀。
2樓是基隆港史文物特展,有基隆港務局日治時期歷年機關章,上頭刻有「大日本帝國政府」的字樣,
還有1934年基隆築港出張所工銅製掛牌,
還有1981年韓國海軍巡航訓練艦蒞港送的韓國古戰船模型「龜船」。
西堤看到紅色的燈杆,與東堤綠色的燈杆相對應,
看見這二座燈杆代表防坡堤內的船隻已駛出內港,將航向外港。
船行到這個角度,可看見由左至右依序是純白色建築的基隆燈塔→西堤的紅色燈杆→右邊電塔旁山上的白米甕砲台。
平行對望由左至右依序是山腰間的白色建築是基隆燈塔→中間電塔旁山上的白米甕砲台→右側三根煙囪的協和電廠。
小艇出內港,航向外港,風浪增大不少,水平線抓不平了。
船長喚我們注意來看
海流分行,
一邊是風平浪靜,一邊是激流波濤,是這個海域上的特殊景象。
基隆嶼有一個兩道海流對打的奇觀
島的西南方海底有一約十公尺深的海底稜線(淺瀨),學術上稱之為『基隆海檻』,
一路延伸到往和平島的一半距離,就是岸頭堡石帶,
海況好時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也有人稱它為換潮線,
因為每當漲潮時,水往東,因潮水由淡水河來,所以水色較渾,
稜線西北方水面波濤激盪,但稜線東南方則較平靜;
退潮時,潮水由鼻頭角往西流,則剛好換過來,
稜線東南方水面波浪明顯,西北方則平靜。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看到礁岩接近基隆嶼了
在此依稀可見協和電廠的三根煙囪
抵達碼頭,準備靠岸登島,從港西街的遊艇碼頭航行到基隆嶼約需20分鐘。
褪色的觀光導覽地圖,標示著島上的景點,彷彿陳述登島之不易,
原為軍事管制區,好不容易開放觀光,
往往被一個颱風摧毀設施,又將是相隔幾年才又能登島。
日治時期遺留之「楠田上等兵殉職碑」,用以紀念因工事殉職兵士。
每年的4-10月是登島的最佳時間
無論是要走海濱步道或登頂(燈塔)都必須穿越短短的山洞
停機坪
基隆嶼為火山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火成岩地貌景觀和豐富生態,被稱為「火山地質公園」;
面積約24公頃,島上最高海拔為182公尺,
島嶼四面都是懸崖峭壁,90%是坡地,而且坡度在60度以上,幾無平地,多見海蝕洞穴與岩礁。
來到木棧道的叉路口,一條是海濱步道,一條是前往登塔的步道。
我的行程比二小時只走海濱步道還多出100元,
要走燈塔步道的費用600元,三小時,
換言之,燈塔步道來回只給我1小時的時間,下山抵達叉路口後才能趕上濱海步道的集合時間。
(左下角有太陽能板)
報名時跟船長強調我要爬到基隆嶼燈塔,
我搭的這班船只有我一人要走到燈塔,需要事先報備,安檢所會點人頭,
因為正常的航班是多少人去就要多少人回,
但是走基隆嶼燈塔的遊客無法當班船返回港西街的渡船頭,
因而次班船也必須預留登山遊客的船位。
走不到2分鐘的步道就看見小基隆嶼了
回望台灣本島的東北部
燈塔步道一直可以看見小基隆嶼,右下角可見濱海步道的木棧道。
如果在濱海步道與燈塔步道的叉路口抬頭望上看逶迤上天際的木棧道,
且又在無大樹遮蔭的炎熱天氣下,很容易自覺體力不足而打退堂鼓。
終於通過坡度在60度以上的步道考驗,走到稜線上,展望極佳,說是可以看見五分山,但是我不知是哪座山?
趁著剛修護完成的步道,怎麼也不能錯過,錯過不知需再等幾年?
好走的步道,還好有來,離島的稜線優美,登小山也有壯闊的景致。
在島中央西岸偏北處的大礁稱「小乞礁」是著名的大石斑磯釣場,又稱小基隆嶼。
基隆嶼燈塔已經遙遙在望
吁~很喘的終於登頂看見基隆嶼山的基石了
步行1904階石階後即抵達基隆嶼山(基隆島山)的基石及黑白相間的基隆嶼燈塔
基隆嶼山基石的斜後方就是黑白線條相間的基隆嶼燈塔
在基隆嶼的稜線頂上有一座『基隆島燈塔』,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
原歸海關管轄,2013年移撥交通部航港局。
『基隆嶼燈塔』
別名為雞籠山燈塔,
興建民國69年,塔高12.3公尺、燈高189.3公尺(全國第二)、光程:12浬。
黑白垂直條紋鋼筋混凝土八角塔,
原使用直流電源電瓶供電,但因全島無電力供應,因此改用太陽能發電,
成為台灣第一座使用太陽能發電發光的燈塔。
『基隆島山(基隆嶼山)』
海拔182公尺,
三等三角點(花岡石 順號300822)遺失,
現為海軍022號水泥柱。
船長只給來回1小時的時間行走燈塔步道,
很趕的陡上,看到燈塔、摸到基石、環顧360度的海景,
不敢久留,又需匆匆地趕路下山集合。
展望稜線上的木棧道,逶迤延伸至湛藍大海,
由離島看見臺灣的北海岸,
島民受到那綿延的山巒所守護著。
趕著下山也不時回望黑白相間的八角塔
盼到碧海藍天,風平浪靜,終也登島。
這般山稜海角延伸到浩瀚汪洋的景致,怡然陶醉其中,
幾乎放空癡迷而忘記要趕路下山。
趕的汗流浹背來到碼頭,剛好下一班船的遊客也抵達將上岸。
海角8號的基隆嶼,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所管轄。
門牌所立之建築物原是遊客中心,如今閒置荒廢。
基隆嶼為火山島,擁有火成岩地貌景觀,
島嶼四面都是懸崖峭壁,山勢陡峭。
從基隆市區高處、和平島、基隆燈塔、白米甕砲台、總督嶺步道、北海岸,
更遠到九份、金瓜石的東北角海岸線上,
都可看得到基隆嶼似海上鯨魚泅游大海,也是各國船隻航行進出基隆港的指標。
90%是坡地,而且坡度在60度以上,幾無平地,多見海蝕洞穴與礁岩。
跟著導覽員沿著濱海步道而行,首先來到土地公祠。
右邊小徑可到土地公祠,左邊是小基隆嶼及礁岩散落在浩瀚蒼海上。
大小漁船忙碌穿梭於黑潮漁場
「小乞礁」是著名的大石斑磯釣場,又稱小基隆嶼。
抬頭仰望基隆嶼燈塔盤踞在島嶼的峰頂
濱海步道的終點在此,準備原路走回到碼頭。
從停機坪看基隆島山,山雖然不高,頗有氣勢磅礡的魅力。
海角8號原是遊客中心,又作生態館之運用,如今似乎荒廢了!
離開基隆嶼展開搭船繞島的行程
基隆島燈塔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當初是為了彌補野柳燈杆與鼻頭角燈塔的光程不足而增設。
有「台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
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島嶼,位於琉球島弧延線上,
矗立在海上,它是北臺灣最鮮明的島嶼地標,
也是各國船隻航行進出基隆港的指標。
基隆嶼
又稱基隆島,是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東海海域之島嶼,
古稱雞籠嶼、雞籠杙(注音:ㄧˋ),
與和平島直線距離約3.3公里、基隆港口距離約6公里。
其為無人島,行政區屬基隆市中正區。
基隆嶼
在地質上屬於火山島,
主要由角閃石、黑雲母、石英安山岩所組成,
島四周有發達的海蝕地形。
日治時期基隆八景之一,稱為「杙(ㄧˋ)峰聳翠」,
基隆仕紳許梓桑有詩吟詠:
「萬人星羅繞杙峰,杙峰不與眾山同,孤高千仞凌霄漢,一望蒼茫鎮海東。」
繞行到小基隆嶼附近
基隆嶼是基隆人最熟悉的地標,隨著角度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模樣,
有人說它像一頭鯨把頭浮在水面上;
也有人說像一頭熊半身沒入海中,熊的鼻子高高翹出東邊水面。
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西邊突出水面的尖石是露出水面的犀牛角,
古早以前在海外有一名仙人自豪自己的犀牛(基隆嶼)體型非常的大,舉世無雙,
聽說基隆也有一頭大犀牛(基隆山),
所以他千里迢迢牽著基隆嶼來到基隆外海,沒想到基隆嶼真的比基隆山還小,
一氣之下就用繩子綁住犀牛角拴在和平島方向,從此基隆嶼就留在基隆,
奇妙的是從此不只拴住了一頭犀牛,
也把鄰近富饒的海洋資源拴在台灣,這是基隆為什麼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的傳說。
看到東堤的綠色燈桿已航行至內港,富饒的海洋資源從東堤上整排的垂釣者與釣竿即可得知了。
白色鳳凰盤旋在碧空中飛翔,多麼美好的日子。
航管中心上空的捲雲,肆意揮灑雲絮,狂傲展翅盤旋,久久不散。
西碎波堤的光華塔
今日的天空很有戲,不是碧空如洗般地單調。
基隆嶼的藍色公路旅程是在向蒼天喬時間,不容易收到如此豐美的賞賜。
從前是軍事管制而限制登島,
現在雖然開放觀光,但是需要天候、海象的應允才得以成行,
颱風令觀光旺季的離島行增添變數,能成行不容易。
基隆嶼開放觀光記事:
2001年正式開放登島觀光
2013年遭蘇力颱風襲擊
2014年8月修復完成
2014年10月,又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導致碼頭破裂,許多消波塊堵住航道,為顧及安全,市府將碼頭封閉,禁止登島。
2018年7月開放登島2018年7月瑪麗亞颱風過境基隆,對基隆嶼碼頭、步道等設施造成損壞。
2018年8月預計開放登島
基隆嶼怎麼去:(2018年7月資訊)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基隆嶼(121.7855556/25.1922222)
基隆市旅遊服務中心電話:02-2428-7664
碧砂漁港開船時段:(平日接受20人以上團體預約)
假日10:30、13:30、15:30(滿20人開船)
小艇碼頭:接受15人以上團體預約
基隆中正公園壽山亭彩繪龍貓公車站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壽山路21之1號(沿著綜合體育場旁的指標前往)
藍色公路基隆嶼的半日行程結束,還有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在基隆閒逛,
用完午餐後就決定去近來很夯的網美打卡景點。
沒有搭公車步行前往,從海洋廣場沿著中正路直行,
右轉信二路,直行到義五路的叉路口,
會看見基隆市衛生局及光隆家商,左轉至基隆市衛生局及光隆家商之間的壽山路。
沿著壽山路緩坡上行會經過基隆市議會,再走過一個大迴彎看見左邊的基隆市史蹟館。
繼續沿著壽山路而行,會看見至聖先師孔子雕像的圓環,彩繪龍貓公車站就在附近了。
美人樹開花,花期5–11月。
看到紅色壽山亭的牌樓,沿著階梯往上走就會看到彩繪龍貓了。
原本是違章建築,因應市政府的綠化政策,本來只是天空之城的彩繪藝術,
不知名而神祕的塗鴉客悄悄的在另一面牆繪製了療癒的龍貓公車站塗鴉,
進而在網路上引起打卡美拍的旋風,龍貓公車站成為來基隆到此一遊美拍打卡的新景點!
應景的在雨都撐傘的龍貓等公車
現在已成為花木扶疏的城市公園
有沒有很療癒呀?
找一天來基隆龍貓公車站陪著撐傘的可愛龍貓等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