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在公園路的法式巴洛克宮殿與日式庭園相遇

2007.8.5(日)

在公園路的法式巴洛克宮殿與日式庭園相遇

      上完瑜伽課,穿過重慶南路一段的十字路口,見總統府那端熙來攘往的人潮,突然想起,今天台北賓館開放參觀。

不加思索的繞過凱達格蘭大道,找到公園路的入口,趕在12:00換班休息前,終於走進夢寐以求的台北賓館

 

      每當坐車經過凱達格蘭大道時,對灰泥牆圍繞的黑頂歐式建築,存在幻想。

有朝一日能踏入這門禁森嚴、庭院深深的宮殿。

也曾想過若不得其門而入,退而求其次,去尋找台大醫院得以一窺全景的好角度。

在遲遲未展開行動前,遇到這個好機緣,顧不得沒帶相機留影的懊惱,且又需趕赴12:30的約會,就直奔而去了。

    台北賓館真的矗立在眼前,讓我感動、內心翻騰。

感動日本治台期間留存的精美建築及庭園,讓現今的台灣擁有小小的建築藝術文化之美。

從公園路入口便可見到馬廄,在台灣你可曾看過?台

北賓館起造於1899年,由日本建築師福田東吾野村一郎所設計,

1911年經森山松之助改建為現今的建築形貌。

台北賓館的建築主體是坐北朝南,基地為矩形狀,為磚及石材混用的建築物。

受到日本明治維新引進西方歷史建築影響,

融和馬薩式斜頂、希臘山牆、羅馬柱面及華麗的巴洛克式精緻雕飾。

台北賓館還是台灣第一個使用電力的建築物。

    氣勢宏偉的門廳引領民眾進入這深宮庭園,

腳踏的是拼組瓷磚的地坪,

古典細緻的壁面、灰泥雕塑,搭配天花板細膩的線條,

可一窺華麗的維多利亞式裝飾風格在台灣。

門廳的兩側各有東翼的的會客室,是總統會晤外賓的廳堂;

西翼的宴會廳是舉辦大行宴會的場所,

室內舖以拼花木地板,設有雕飾雅緻的壁爐,

還有以花朵為主題的垂吊式水晶吊燈。

走出宴會廳門廊到戶外露台,

左邊有日本的數寄屋敷建築及八角亭,這是不開放參觀。

沿著扶梯而下,映入眼簾是台灣最早、最具規模的日式池泉迴遊式庭園。

看著悠遊的黑天鵝、日本黑松及徽軫燈籠,好像來到日本的皇居或兼六園。

啊!它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官邸」,

如此的設計是為解總督的思鄉之苦吧!

庭園露台的兩側還有一對可愛的石獅子和庭園中小橋的抱鼓石,都是拆除自台北天后宮的裝置。

   

炎炎夏日的正午,

我在凱達格蘭大道1號,

走過法國巴洛克式的小宮殿,

幻想帶領飛躍天際線。

 

抵達法國,

思緒在門廳間,

感到一絲的空寂,

不見古典壁面的油畫,

不見維納斯、阿波羅的雕像,

若裝飾台灣名景的油畫,

讓廳廊生輝。

抵達日本,

微風輕彿,

靜謐的庭池園林,

聽風的聲音,

涼爽透心的午后時光。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