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懷著淡淡的憂傷

尋覓金花石蒜

一種尋花的執念

瀕臨絕種的引力

遙不可及的高度

見花不見葉

見葉不見花

鹹澀的海風

淚眼問花

花不語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花語:悲傷的回憶

暖橙的色調,卻有冷藍的花語。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遙不可及的高度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高不可攀,只能遠觀。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學名Lycoris aurea Herb.

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屬(Lycoris)

英文名:Golden LycorisGolden Spider LilyGolden Lily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別名:龍爪花、忽地笑、金燈花、山金針、石蒜、老雅蒜、鍾馗蘭、黃花石蒜、脫衣換錦、烏雅蒜、萬羅花、黃金百合、蜘蛛百合等。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熱情如燄的花朵,卻有個憂傷的花語。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看見朋友的金花石蒜綻放的相片,興起了尋花的雅致,

她好意告知在金山、野柳有植栽,天候不配合下,也恐怕過了花期,

就是一種偏執,就是想看野放的原生種,

於是轉往北角覓芳蹤,金山、野柳就等明年再見。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的果實屬於蒴果,又因不易自然結實,

主因被大量採摘外銷,而日趨減少,

依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植物保育等級,

已將它列為嚴重瀕臨滅絕的植物。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滾邊的裙擺有別於金針花的花瓣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空中舞動著波浪裙擺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晚秋見風致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分布日本、琉球及臺灣。

在臺灣分布於北海岸、東北角、宜蘭、花蓮到臺東的海濱及南橫山區一帶,

以及恆春墾丁公園第三區高位珊瑚礁上。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大部分的植物,多先長葉後開花,然而石蒜屬的金花石蒜反到先開花再長葉,

因而有人形容金花石蒜「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是金花石蒜的特徵。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Lycoris為金花石蒜的屬名,其為希臘神話中「海之女神」的名字,

aurea為金花石蒜的種名,即是形容其花瓣為金黃色,

而其英文名Golden Lily亦是由此而來。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尋花的執念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遙不可及是生存的翅膀,高不可攀是如今的身影。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全心的尋覓,狂喜的發現,忘神的框景。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株高30-50cm,莖屬於肥大鱗莖具鱗片,宿根性之草本;

葉成劍形,通常在花謝後從鱗莖裡抽生出葉片,表面光亮,肉質且色濃綠。

花先於葉生,通常自鱗莖抽出花莖,為繖狀花序,頂生,具有短梗,

萼瓣共六枚,三枚為萼片,另三枚為花瓣,花瓣向外反捲。

果實屬於蒴果,自然情況下結實不易。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因其花型優美,花色金黃,花梗長又直,耐長途運輸,適合作為切花、盆花或庭園美化植栽,尤其日本人特別鍾愛金花石蒜,因具外銷誘因,數十年前野外植株遭濫挖採摘而消失,如今只能在懸崖峭壁見其芳蹤。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由於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花葉永不相見,因此宋代稱其為「無義草」。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花形宛如龍爪,因此又稱為龍爪花。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野放恣意叢生,橙花燦燦。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孤寂的佇立於山之巔,海之涯。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夜幕低垂,找尋到忘我而水壺的水已乾,買來石花菜以解渴,老闆看我獨自一人又背重包,於是聊開來,原來老闆曾與朋友在山坳處種植整片的金花石蒜,竟然在一夜之間全被偷走,損失慘重,惋惜不已。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悲傷的回憶@金花石蒜

 回程的公車上,專注的檢視方才的影像,一位小弟近身於旁瞄著我的LCD相框,原來是志同道合的賞花人,剛從台大農學院畢業正等待當兵的小弟,我們在馳騁沿海公路的巴士上聊著秘密花徑,分享金花石蒜的尋芳心得,時間過的很快抵達公車終點站就分道揚鑣。

 

引用資料:臺灣國家公園教育wiki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