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時空的台灣音樂劇-四月望雨
2010.4.10(六)
從圓環文化工作室的網站得知第26次的導覽活動-訪「望春風」作曲者鄧雨賢的足跡,並談「四月望雨」音樂劇,趕緊報名參加,因為有人數的限制,還害怕報不上名,當簡訊傳來通知的訊息時,雀躍得以成行了。
劇照一:鄧雨賢&純純
2007年6月16日台灣音樂劇首部曲「四月望雨」在國父紀念館首演時,當時很期待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生平故事搬上舞台做歌舞劇的呈現,還有想追憶重返三○年代大稻埕繁華浪漫的「跳舞時代」,引領我穿越時空廊細細品味舊時的巴洛克街景、膾炙人口的典雅詩歌,因此買票去聆賞,影像故事的呈現最能深植記憶之海,這是比文字還能讓我能記得的方式。
劇照二:純純
許久沒進音樂聽或戲劇院觀賞表演了,2007年激發我觀賞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洪瑞襄,以前我根本不認識她,自從在大愛劇場看了洪瑞襄的演出後,便非常喜歡她,更喜歡她的音色,帶有親切、甜美、穩定人心的感覺,因為聽她唱起大愛劇場的主題曲,才知道她的歌聲音韻絲絲入扣,總是能感動我。也為了看她在音樂劇的現場演出,一股無形的力量鼓動我非得去看這場演出不可,當時我還找了朋友一起去觀賞。
以下文字摘錄自音樂時代劇場對於「四月望雨」的簡介~~
台灣音樂劇品牌翹楚「音樂時代劇場」,2010年5月7-9日將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推出代表作台灣音樂劇首部曲《四月望雨》,該劇以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一生的純愛為主軸,重現四大名曲背後的風華年代,傳唱百年深情與傳奇。優美的歌舞、華麗的場景,帶領觀眾體會〈四季紅〉的純真、〈月夜愁〉的淒苦、〈望春風〉的羞澀,〈雨夜花〉的哀憐, 2007年首演以來,三年內四度加演,24場精彩演出,媒體及觀眾掌聲不斷。
鄧雨賢是近代台灣歌謠創生者,受到《桃花泣血記》的啟發,他成為第一位致力推動本土新歌謠的人物,在近代台灣藝術史上得到更具體的肯定與重視。本劇藉由描述其一生故事,由知名電視人王偉忠擔任總監製、謝念祖擔任監製、音樂時代劇場楊忠衡藝術總監/編劇,冉天豪音樂總監/作曲,楊士平導演,加上菁英陣容:江翊睿、洪瑞襄、程伯仁、張世珮、陳何家等多位台灣頂尖音樂劇唱將精彩演出,讓台灣大眾更明瞭台灣音樂的來時路。
出身「一門三秀才」世家的他醉心音樂創作,用三十九年短暫生命,為台灣譜寫多首不朽的台灣歌謠。全劇時空再現台灣三○年代台北大稻埕文化風貌,也刻畫了當時文藝、音樂、才子佳人風起雲湧的花樣年華,是一部交織歷史、音樂、時代風潮的經典音樂劇代表,《四月望雨》是台灣第一部以台語、客語、國語、日語發音的本土音樂劇,讓大家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保存這塊土地的感動。~~~
4月10日下午2:00在延平北路二段的原「仁安醫院」,一群愛好藝文的部落客已經聚集在這古典建築的二樓中,首先觀賞「四月望雨」的精彩片段,接著一一介紹主要演員:江翊睿、洪瑞襄、程伯仁、張世珮出場,每位演員現場近距離演唱,最是值回票價。
因為又要拍照充實圖像的呈現,又要欣賞美妙的歌聲,心絲紛亂無法坐下來好好的聆聽最為可惜。
會後與主要演員大合照左起:李臨秋之六子 李修鑑 老師、程伯仁、江翊睿、洪瑞襄、張世珮、大稻埕的導覽老師葉倫會。
劇中的鄧雨賢(江翊睿飾)與夫人鍾有妹(張世珮飾),在原「仁安醫院」的院長辦公室合照。
拍攝於原「仁安醫院」的院長辦公室,左起: 陳 君玉(程伯仁飾)、鍾有妹、純純(洪瑞襄飾)、鄧雨賢
飾演鄧雨賢的江翊睿於鄧雨賢曾執教的日新國小「鄧雨賢記事牌」前留影。
四位演員於日新國小的大門石獅前合影。
會後還有摸彩活動,主辦單位還準備的純純所主唱的「跳舞時代」EP*10張,我很喜歡,可惜沒被抽中,其他還有大稻埕相關書籍及 葉倫會 老師編著的「積福和養生」書籍,獎品豐富。
渡過一個心靈豐美的午後,若沒有今天的活動,還不知道時間飛逝如梭,彷彿昨日才看過的演出,今夕又再次的演出。
鄧雨賢這位優秀的藝術家雖然只有39年的歲月,但是典雅的旋律豐美了不少當時、甚至是往後數百年困頓的人心。
我是聽這些歌曲長大的,交響樂演奏出磅礡的氣勢,從收音機流竄出的音韻是感時花濺淚的情懷,慶幸生長於台灣,有這麼多的寶藏正等待有心人的挖掘。
從2007年到2010年的時空的轉變,台灣音樂劇首部曲「四月望雨」將四度加演,三年前的感受與三年後的感受又會如何?這個因圓環工作室所產生的因緣使我將再度去聆賞所喜歡的懷舊風格,歌詠追憶似水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