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4–1:【日本石川】金澤兼六園
2015.10.16
小松露天のゆ 金閣08:00
—09:10兼六園10:30—
11:40白川鄉荻町合掌村午餐—12:15合掌屋14:00—
16:30名古屋免稅店17:10—17:40千里馬藥局駅西店19:40—
榮町電視塔—20:00 Mielparque名古屋
日本有三大名園,分別為金澤兼六園、水戶偕樂園、岡山後樂園。
遊走黑部立山旅行線,必訪金澤的兼六園。兼六園亦是日本式庭園的典範,三百多年前由前田利家所建,是江戶時代的築山、林泉、迴遊式庭園代表作,占地約10萬平方公尺。
金澤市(かなざわし Kanazawa shi)
位於日本本州的中央,為石川縣的縣廳所在地。東南為山地,西北部面對日本海;犀川與淺野川環繞舊街區的中心,金澤城公園與兼六園為此地的名勝。
芋掘藤五郎在小川沢洗掏砂金的事蹟,被認為是金澤地名由來之一。
來到金澤不得不認識前田利家,16世紀中期,寺院的勢力支配此地,一向宗在當時十分興盛。
1583年豐臣秀吉的家臣前田利家進入金澤城,自此之後經過14代,前田家總共統治加賀(現在的石川縣與富山縣)長達280年的時間。
前田利家掌握僅次於中央政權德川幕府的大權,再加上因米豐收而獲得的豐厚財力,前田利家於是將資金投入文化與學術的獎勵事業,也因為如此,金澤的傳統工藝如金箔、加賀友禪,傳統文化如茶道、能樂,
飲食文化如加賀料理、和果子等都因豐厚的獎勵而代代傳承至今。
金澤市位於日本海側金澤平原,剛好位於北陸的中部。於安土桃山時代,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遷入金澤城得以發展。江戶時代由於獲封最高的一百萬石,有「加賀百萬石」之稱的加賀藩的城下町,當時是日本第四大都市,人口超過十萬,僅次江戶、大阪和京都市。
但自明治維新以來,因著工業化發展,士族和商人的遷出導致人口減少。又太平洋側的港口城市的迅速發展,以現今的日本而言,金澤市只屬於日本的中型地方城市的規模。但亦因位於日本海側,遠離倒幕運動的中心、也遠離二次大戰的主要軍事據點,多次日本的主要政治運動之下仍能倖免於難,市中心仍然留存大量戰前、甚至幕府時代的建築,因此金澤成為日本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而擁有小京都之美名。
石川門是第十一代藩主前田治修時期重建的,由二層的箭樓和多門構成,門上釘滿鑌鐵大釘。房頂的鉛瓦在危急時刻以用作炮彈。石川門僅僅是金澤城的一部分,然而憑這一部分也能看得出當年百萬石大名居城的豪華和威風。
石川門、橋爪門、河北門合稱為金澤城三御門。
城內留下的建築還有「30間長屋」,這是當年儲藏軍糧的倉庫。
金澤城遺址現在已經開闢為金澤城公園,其中名為菱櫓的箭樓和作為倉庫的50間大廳已經按照史料的記載修複,2002年7月修複工程已經完成,開放參觀。
石川門位於兼六園的對面,是百萬石大名前田家所築的金澤城遺址。金澤城模仿豐臣秀吉的大阪城而造,中心部原有5層的天守閣。高高的石牆上,以鐵錠築牆、上覆鉛瓦的箭樓和大門相連。壯麗的天守閣于1602年因遭雷擊而焚毀,其後雖然又修造了5層的箭樓,但卻沒有再造天守閣。這是前田一家有意對德川幕府表示沒有戰略上的遠圖,好讓幕府放心。
金澤城後來屢遭火災,特別是1881年的大火,將城內建築幾乎全部燒光。現存的只有城牆和石川門等少數建築。在前田家時代,金澤城有城牆保護不受槍砲等外部力量侵略,具有戰備上的機能,另一方面金澤城也保存了白色鉛瓦、白色漆等優美的壁面藝術,除此之外,金澤城的石牆也因時代或地點不同而有迥異的石堆法,其中擁有400年歷史的石牆也完整地保留至今日。
兼六園位於金澤市中心,自中國宋朝詩人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之文中,採其宏大、幽邃、人文、蒼古、水泉、眺望之六勝兼備,命名為『兼六園』。
李格非是誰?
唐宋詩人中其名氣不若李白、杜甫、王維等,但是提到李清照應該不陌生吧!李格非是宋朝有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的父親。
兼六園內有列入金氏紀錄的日本最古老噴泉,
其建造於江戶時代末期(約西元1850年),那是利用地形差的原理建造出噴水達3.5公尺的噴泉,為日本最古老的噴泉。
日本武尊建於西元1880年(明治13年),高5.5公尺,為日本最古老的銅像。
徽軫灯籠(ことじとうろう),
徽軫是古箏上決定音高的倒V型小木片,因燈籠下的二根支柱似琴柱,又日文的徽軫與琴柱同音而命名,又稱為『琴柱灯籠』。
在霞之池的池畔有徽軫灯籠,為代表兼六園的景觀之一,此外,池內的噴水利用池面高低差而產生的自然水壓,向上噴出。
兼六園是「迴遊式」庭園,但也是建造當時各種造園手法的集大成。
回遊式庭園不是在寺廟或宮殿書院欣賞的坐觀式庭園,而是將土地面積作最充分的利用,在庭園中挖鑿大池塘,堆砌假山,並在適合的地點穿插建造亭台與茶室,來訪者必須穿梭其間,才得以瀏覽全貌的庭園。因為庭園中有數塘池水,還有穿梭其間的曲水,用挖鑿池塘的泥土堆砌而成的假山,種植著多彩多姿的花草樹木,因此也稱為「築山(假山)、林泉、迴遊式庭園」。
兼六園雖然歷經多任加賀藩主,耗費長久歲月建造而成,
但建園的基本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即神仙思想。
將大池比擬成大海,海中有島,島上住著長生不老的神仙。
藩主們將祈求長壽與族人永世繁榮的心願,投射在庭園中。
首位建園的五代藩主綱紀,在瓢池中建造了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仙島;
而十三代藩主齊泰也在霞之池中,建造了蓬萊島。
在霞之池畔的內橋亭
被譽為日本三大名園的兼六園,為能「六勝」兼得而命名。
兼六園網站上對於命名來源的說明是這樣的:
六勝,指的是「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
在宋朝《洛陽名園記》中寫道:
「洛人云,園圃之勝 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巳。」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庭園造景無法兼顧六種景觀意境,要展現寬敞氣派(宏大),就欠缺寂靜清幽與深邃(幽邃);要加上人工雕琢(人力),就喪失古璞(蒼古)之美;要多用瀑布或池塘(水泉),就沒有開闊的視野。」
最後說的是,
「能兼顧這六種景觀意境者,只有湖園」,湖園擁有的便是如此絕佳美景。
兼六園因酷似湖園的意境,兼具六勝,
在文政5年(1822),由奧州白河藩主松平定信命名為兼六園。
兼六園曾經是擁有百萬石加賀籓籓主前田家的私人庭園,佔地約11萬平方公尺,從第5代籓主前田綱紀開始營建直到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完成為止共花費180年的歲月。1874年對外公開,為特別名勝。
兼六園原先稱為「蓮池庭」,由第5代籓主前田綱紀於日本延寶4年(1676年)營建,當初庭院裡設有蓮池亭及庭園。
蓮池亭位於現在的蓮池門的附近,蓮池門現在作為正門。蓮池庭在當時屬於金澤城的一部分,作為金澤城的外庭。之後歷代籓主不斷增建,日本文政5年(1822年)第12代籓主前田齊廣在建設竹澤御殿時擴大規模,日本天保8年(1837年)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毀了竹澤御殿後開闢霞池,形成現今壯觀迴遊式庭園的基本構造。
唐崎松:
13代藩主前田齊泰(1822-1866年)
取自琵琶湖的松的名所唐崎的松樹種子培育而來的。
霞池位置兼六園的中央,寬5,800平方公尺,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於日本天保8年(1837年)修建。
由霞池為起點,除了蓬萊島,
還可以環繞霞池周圍的唐崎松、虹橋、内橋亭、兼六園代表性的地標—徽軫灯籠(ことじとうろう)、榮螺山等名勝,可以說是兼六園之中的最佳景點。
霞池池子中央的小島稱為蓬萊島,有長生不老的意思。
因為島的形狀很像烏龜的殼所以擁有別名龜甲島。
兼六園擁有四季截然不同的自然美,春季可賞櫻及梅花,夏季有杜鵑與燕子花,秋季可賞楓紅,每年11月1日之後的一個月會幫唐崎松搭起雪吊,配上靄靄白雪,更是難得一見的雪國視覺美景。
從這個角度看蓬萊島極似烏龜吧!因為島的形狀很像烏龜的殼所以擁有別名龜甲島。
以11枚赤戶室石,排列成雁鳥飛行狀,此橋又被稱為龜甲橋,因為一枚一枚的石塊、形狀有如龜甲一般。
七福神山
這是十二代藩主齊廣修建的竹澤御殿附屬庭園的一部分,又稱為「福壽山」。有曲水、假山、雪見形石燈籠,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氣氛。其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有象徵七福神的七塊天然石配置其中。
根上松也是兼六園的著名景點之一,根上松高約10公尺,樹幹周圍約3.9公尺,據說是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親自種植的松樹。因為在種植時用土把樹根深深的覆蓋,松樹長大後樹根推開土而竄出,所以約40支樹根每跟都隆起大約2公尺,這種情景在日本不易看到,非常珍貴。根上松周圍被柵欄圍起來,雖然無法靠近但也是迫力十足。
日本武尊建於西元1880年(明治13年),高5.5公尺,為日本最古老的銅像。
明治紀念碑
是為了紀念西南戰爭中戰死的當地軍人,所建的慰靈地標,中央為日本武尊銅像,左方有石川縣戰士盡忠碑。銅像身高5.5m,建於明治13年(1880),據說是日本最早的銅像。兩側種植的赤松稱為「手向松」,是當時由京都的東、西本願寺境內移植而來的。
辰巳用水兼六園最著名的曲水,
寬永8年寬永大火隔年(西元1632年),第3代籓主前田利常命令小松町人板屋兵四郎解決金澤城的消防問題所闢的防火用水,引自金澤城10公里外上辰巳町的犀川上流,水上架設有虹橋、月見橋、雁行橋、雪見橋、花見橋等石造小橋,自古至今不斷地將水運至園內,才能讓溪流與瀑布、池泉等美景留存至今。
第二次來到兼六園,依舊是十月、依舊是綠意盎然,不同的是暖陽照大地。在山上秋色填滿心像,在山下晚夏青綠猶在,像是吃過重口味之後的淡而無味。
內橋亭
位於霞之池西南岸的水亭,是過去第5代籓主前田綱紀在營建蓮池庭中四座亭台之一,第11代籓主前田治脩在重建蓮池庭時重建。原本是建在蓮池馬場的賞馬亭,作為看馬的調教,所以別名「馬見之御亭」。
明治7年(西元1874年)遷移至現址,以蠑螺山鬱鬱蒼蒼的樹林為背景,由石墩支撐的內橋亭,會讓人產生浮在水面的錯覺。内橋亭雖然現在是浮在霞池上的,在日本籓政時代時内橋亭位置於現在的茶店街的中心,因為是用橋把兩個房子連接著所以稱為「内橋亭」。
黃門橋
一說到黄門,喜歡日本歷史的人的首先該是會想起水戶黄門,但是在兼六園裏所指的黄門是第3代籓主前田利常,傚仿中國歷史故事中,
任職中納言職位的人俗稱黄門。以歌謠《石橋》為題材而建築的橋,用青戶室石砌成的拱橋,除了有斜置的橋墩石外,還運用巧思展現立體感,讓一塊石頭看來像二塊。匯集這些獨創手法的黃門橋,結合實用與美觀,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橋樑。
照影流水時光逝,紅葉探秋悄然至。
如果當時能看過大河劇『利家與松』,對於金澤、兼六園就不會腸枯思竭了。
兼六園說大不大,可以一小時逛完,如此總會有些許的缺憾,
雖然已是第二次來到兼六園,總希望能走遍看過一草一木、一屋一瓦,
卻次次沒能盡賞滿園景致,對於兼六園竟然是文感的匱乏。
參加旅行團,囫圇吞棗般匆匆而過,總是意猶未盡,
不能走好走滿,還是重鹹後的無感,
春櫻花見橋、夏麗鳶尾花、秋葉蠑螺山、雪吊唐崎松…,
好想好想來一場驚艷慢慢遊。
交通資訊:
◎ 在JR「金澤」站轉撘北陸鐵道公車11號、12號或91號路線約10分鍾,在「兼六園下」站下車,徒歩約1分鍾即可抵達。
◎ 搭乘城下町金澤周遊公車約15分鍾,在「兼六園下」站下車,徒歩約1分鍾即可抵達。
引用資料:
你好金澤、文化指定庭園特別名勝『兼六園』、歷史都市金澤、日本見聞錄
延伸閱讀:
2015年秋戀黑部立山上高地溫泉遊 https://kirei2566.com/autumn-love-kurobe-tateyama-highland-hot-spring-tour/
Day1:水與踊の城下町—郡上八幡古城、宗祇水 https://kirei2566.com/gujo-hachiman/
Day2–1:【日本岐阜】下呂溫泉&高山市上三之町 https://kirei2566.com/gero-onsen-hida-takayama/
Day2–2:【日本長野】秋光金羽上高地 https://kirei2566.com/kamikochi2015/
Day3–1:【日本長野】ホテルグリーンプラザ白馬(Hotel Green Plaza Hakuba) https://kirei2566.com/hotel-green-plaza-hakuba/
Day3–2:【日本富山】紅葉冠雪黑部立山(上)—扇澤、黑部水壩、黑部湖、黑部平 https://kirei2566.com/kurobe-tateyama1/
Day3–3:【日本富山】紅葉冠雪黑部立山(下)—大観峰、室堂、美女平、立山駅 https://kirei2566.com/kurobe-tateyama2/
Day4–1:【日本石川】金澤兼六園 https://kirei2566.com/kenroku-en/
Day4–2:【日本岐阜】白川鄉荻町合掌村、名古屋 https://kirei2566.com/shirakawa-go2015/
Day5:【日本愛知】名古屋熱田神宮、臺灣的天空 https://kirei2566.com/atsuta-jingu/
【日本愛知】新特麗雅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必買—蝦飯糰、蝦餅 https://kirei2566.com/chubu-centrair-international-airport-2015/
【白川鄉荻町】飛驒牛肉お食事処忠兵衛、【名古屋】世界の山ちゃん手羽先 https://kirei2566.com/hidagyu-and-tebasaki/
【日本】黑部立山飛驒地區的吃吃喝喝-立山九宮格和風定食、下呂溫泉望川館的季節會席料理、金閣露天のゆ会席料理
https://kirei2566.com/hokuriku-travel-banquet-cuisine/
【日本】下呂溫泉望川館、長野白馬Green Plaza、小松露天のゆ金閣、名古屋Mielparque的住宿飯店 https://kirei2566.com/chubu-chiho-h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