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史蹟巡禮─景薰樓、萊園(2)

  2010.01.17  這是5年前第二次去參觀霧峰林家宅第,回憶與記憶不知還殘存多少? 還記得第一次去霧峰林家是在921大地震前,當時內政部尚未維修整理頂厝與下厝,林家的子孫依然散居在頂厝與下厝宅第裡吧?  走過一片又一片的紅磚牆、跨越一道又一道的木雕門, 是一種穿越在歷史刻痕的斑駁與殘破, 然而從斑…

閱讀全文霧峰林家史蹟巡禮─景薰樓、萊園(2)

台中‧大里老街及南屯巡禮

2010.01.17 台中市大里區古名大里杙,『大里』是出自當地平埔族洪雅族之社名的譯音,『杙』指的是綁船的木樁。清朝時期,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由此可見當時的繁榮景況。大里杙早年就因水路舟楫南來北往的發展,當年的老街商店林立而繁榮,後來在日治時期因大里溪容易淤積,且當時市中…

閱讀全文台中‧大里老街及南屯巡禮

【台北】艋舺采風巡禮

2009.12.05 寶斗里─仁濟醫院─黃氏家廟─古山園旅社─剝皮寮─青草巷─青山宮─繡莊─長壽號茶桌仔店 寶斗里:往日青樓的風花雪月,隨著歲月的變遷,今已殘破卻未歇。 公娼制度始於日治初期(西元1896年),台灣禁娼的濫觴於1946年由行政長官公署公布廢娼令,但為了維持從業人員的生計問題,准許特種酒家以女伺應生名義繼續變相的…

閱讀全文【台北】艋舺采風巡禮

【台北】萬華進財切仔麵

2009.12.5 『正統肉燥,老客知味〜進財 就是這一味』,網站的首頁紅底白字標榜自家百年老店的古早味。   開店始祖洪大目生於福建泉州,幼年因家境清寒隨著走船來到剝皮寮落腳生根,以挑擔叫賣維生,後又以擺攤賣麵討生活,光復以後在龍山寺的側邊搭建鐵皮屋開設進財麵店,祖父與父親相繼賣了70多年的麵店,直到民國57年龍…

閱讀全文【台北】萬華進財切仔麵

【台北】鼎王麻辣鍋

鼎王裡裡外外的情景,厚重的鑄鐵茶壺很有質感。 2009.02.12(四)     鼎王麻辣鍋很有名,台北分店一直還沒有去嚐試,直到Aretha說曾經外帶回家,覺得味道不錯,才又勾引出我的食慾。下班時刻,食指大動,和同事相約來到口耳相傳的名店,19:10登記排位,20:10才排到位置,等了約1小時,20:20點菜,用餐時間限定1小時30分。…

閱讀全文【台北】鼎王麻辣鍋

2009年初試曬紅棗0827-0918

2009.08.27 因為聽聞市面上的紅棗大多來自中國,會有添加染色劑的可能性,想要安全吃是否可以自製。某日看到加樂福賣場上擺著一盒又一盒的綠棗(每盒100元),馬上放入菜籃結帳。回家後將綠棗洗淨,就拿來像水果這樣的吃法,沒吃完的綠棗放到晚上愈來愈紅,心想不如將剩餘的紅棗拿到陽台上曬乾,看看會變成怎樣?每天的早上…

閱讀全文2009年初試曬紅棗0827-0918

【台北】晴光明-餛飩湯圓

2009.2.9(一)     今天是元宵節,同事很重視過節,雖然獨自在台北,卻一定要去吃應景的食物。想一想很久沒來晴光市場吃懷念的餛飩湯圓了,下班後就搭公車來到晴光市場大啖美食。 靠近中山北路三段的晴光市場招牌。         自從十多年前首次來這裡吃湯圓,吃過一次後就上癮了,更早以前單純只賣多種口味的湯圓及餛飩,後來…

閱讀全文【台北】晴光明-餛飩湯圓

【台北】The One中山概念店

2009.2.7(六)     The One位於樟木扶疏的中山北路林蔭大道旁,四層樓的建築,每層樓提供人文設計的功能用途。曾經來這裡聆聽歌劇欣賞的學習課程,經過1樓、2樓、3樓,蠻喜歡這裡人文設計風格,也曾經與Aretha及Chin相約來此享用產地直送的鮮味佳餚。     相隔二年多又來此,想念跟隨季節變換的設計風格,想念隨季更迭匠心…

閱讀全文【台北】The One中山概念店

【台北‧】1010新湘菜

2009.02.05(四)  在誠品看過吸引人的菜單後,秀色可餐的圖片激盪唾液的律動,想找一天來吃吃看,卻又總是忘記它,直到今天才想到可以利用消費券來品嚐難得來吃的湘菜,和同事都是臨時起議的找餐去。 1010新湘菜餐廳的簡介寫著:「1010」代表『美味分子』,當美味分子聚集一起時,就有十全十美的涵意。「1010新湘菜」,就…

閱讀全文【台北‧】1010新湘菜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