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6晨踏雪溪攀槍岳 (日本百名山─槍ヶ岳)
2014.08.07
D6:03:00起床─
03:30槍澤ロッヂ出發─
04:50槍澤大曲05:20─07:00分岐─
08:10殺生分岐08:30─
09:15槍ヶ岳山莊09:30─
10:17槍ヶ岳(やりがたけ)10:22─
10:52槍ヶ岳山莊(11:05午餐)12:10─
12:10飛騨乗越12:15─
15:20槍平小屋15:50─
16:40滝谷出合─17:25白出沢─
17:30林道登山口18:00─
19:30新穗高溫泉纜車站20:20─20:35美山莊新平湯溫泉(金華山社)
爬升高度:1400公尺。
下降高度:2000公尺。
全程里數:上行5.9km+下行14.4=約20km
花費時間:16小時(含休息)
槍ヶ岳(やりがたけ,Yariga-take)
日本第5高峰,
標高3,180公尺,位於飛驒山脈南部,
為長野縣松本市、大町市與岐阜縣高山市的縣界之一,
山頂有二等三角點。
槍岳由於受冰雪侵蝕,形如朝天之槍,相當尖銳陡峭,
屬於冰蝕尖峰,
有「日本的馬特洪峰」之稱,入選日本百名山,
十分受到登山愛好者的青睞,登頂挑戰者絡繹不絕。
首次登頂成功者為中田又重郎與僧侶播隆上人,
於1828年7月28日寫下歷史的一刻。(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槍岳、穗高岳是許多登山者所憧憬的名山,
都納入深田久弥的日本百名山裡。
富士山與槍ヶ岳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山,
『一生必須去爬一次富士山』是庶民的願望;
假如開始對登山感興趣的人,
大概就沒有不會有想要站在槍岳的山巔上的願望吧!
於是,不是登山者心目中代表的日本聖山是富士山,
而登山愛好者心目中所代表的日本聖山卻是『槍岳』。
攀登槍ヶ岳有五條路線:
1. 表銀座路線:從中房溫泉起登,在大天井山小屋住宿一夜,走在稜線上請漫步欣賞不斷變化的槍岳雄姿。表銀座之意為形容這條登山路線像銀座般熱鬧,也是臺灣的登山社團比較熱門的登山縱走路線。
2. 上高地路線:在上高地悠閒的散步,槍澤小屋住宿一夜,次日登上槍岳,從天狗原路線經由南岳也是值得推薦的。
3. 日本阿爾卑斯槍穗高縱走:登山者嚮往的縱走路線,最後一夜享受在南岳小屋的餘韻後下山。從上高地起登,經過前穗高岳、奧穗高岳、中岳、大喰岳,到槍岳。這也是挑戰性很高的路線,領隊說沿途大多是與槍岳相似的地形,岩稜斷崖、馬背瘦稜,也是經常發生事故的路線。還說今年初辦國外登山路,所以不適合排這條路線,說不定那一年就來爬穗高縱走。哇嗚〜
4. 新穗高路線:右俣谷(槍平路線:新穗高溫泉起登,經過穗高平、白出澤出合、滝谷出合、槍平小屋、飛騨乗越,到槍岳。)是健腳者可以一日攀登槍岳。左俣谷(鏡平路線:從新穗高溫泉起登,經笠新道路口、鏡平、弓折岳、双六小屋、千丈折乗越,到槍岳。)是展望槍穗高連峰遠景之美的路線。
5. 裏銀座路線:這是行家品味的遠程路線。從大町搭計程車到七倉或高瀨ダム起登,經過野口五郎小屋、水晶小屋、三俣山莊、双六小屋、千丈折乗越,到槍岳。
※這次領隊所排的行程是合併上高地與新穗高的槍平路線的二天一夜行程,
昨天從上高地走到槍澤ロッヂ,
今天則是從槍澤ロッヂ往上爬升1400M來到標高3,180M的槍岳,
再從槍岳下降2000M到新穗高溫泉。
昨晚睡前開了一次行前會議,因為全程約20km,
陡上又陡下的摸黑行程,將分成A隊與B隊:
A隊:槍岳單日完登(2:30起床,3:00出發)
B隊:原路回到上高地,自行搭車到美山莊新平湯溫泉,可以睡到自然醒。
因為經過前天富士山的考驗後,體力耗費不少,也許是嚇到了,面對A與B行程的抉擇,內心的小劇場正上演著掙扎的劇情,一方面想要睡到自然醒好回復體能(弱腳的雙腿仍痠痛),想漫遊上高地,也許光會來上工,輕鬆搭纜車也可以欣賞槍岳的雄姿及北阿爾卑斯山的秀麗景觀;另一方面又想都已經來到阿爾卑斯山區的最近距離,幾乎是可以走進風景月曆或信州海報上的群峰了,那是真切的實景,為何要半途而廢?
兩軍交戰許久,最後A隊勝出的理由是:在臺灣沒有機會欣賞到高山野花的綻放,如今也許是今年可以拍到夏季爭鬥艷的高山野花的唯一機會,為何要退縮?心中的定案,頂多最後的槍岳不上去就是了。原本跟隊友說好的要輕鬆行,有種背叛的感覺,讓妳意外了!
連續操了幾天,真的是太累了,大家都睡過頭了,領隊輕聲的叫醒A隊的同伴,摸黑中是睡眼惺忪且迷迷糊糊,躡手躡腳的梳洗整理背包,深怕吵到安逸的、睡到自然醒的B隊同伴。
領取槍澤小屋所準備的早餐,那是用竹葉包裹的醋飯糰,再趕緊服用一包菠菜粉,希望今天有好體力、好腳力。
今日我的狀況似乎特別多,先是找不到保暖的毛帽,又在出發後的三分鐘感覺眼前一片模糊,眼鏡勒?領隊說:眼鏡很重要,沒有眼鏡不行。很nice又陪我回去小屋的洗手抬找尋,其他的隊友摸黑先行出發。洗手抬沒找到,摸到外套的口袋後,才發現是剛才洗臉時放在口袋裡,非常抱歉的讓領隊及隊友耽誤了十多分鐘,在此致歉(鞠躬)。
從槍澤ロッヂ出發後都是一路的上坡爬升,夜行放緩腳步,
領隊還不時比對GPS的路線以免走冤枉路,
四點多天色漸明,也剛好來到槍澤大曲,
放眼前方一片雪白,那是雪溪,沒有泥岩林徑,怎麼走過去?
踩在雪溪上向前行,這是橫渡雪溪的初體驗,
沒有冰爪,就需小心奕奕的將登山杖穩固的插入冰雪中,
再小心奕奕的緩步移動,幸好雪溪有凹陷不平處,可以當冰階往上走,
但還是要小心滑落,登山杖當作支撐,
一旦失神滑落就不知會滑到哪裡,實在危險的。
雪溪與冰河的差別:
雪溪的來源是高山在冬季的降雪,
可以維持到夏季,甚至終年不融化,成為萬年雪,
雪溪的雪不夠厚重堅實而沒有流動,因此雪溪與冰河相似;
然而冰河會以冰體的形態向下變形,緩慢流動。
雪溪在夏天時,不只頂部會融化,底層也會融化成空洞,
因此走在雪溪上面時,雪溪可能會崩塌,造成滑落受傷,不得不小心。
身處在亞熱帶的我們與這雪白世界相遇是很興奮,當然快門就按不停啦。
一格一格的凹槽,讓沒有冰爪的登山客得以支撐。
不久脫離雪溪走進踏實的碎石山徑,此刻領隊繃緊的神經稍微可釋放,
因為有隊友太興奮了,站在雪溪中間線取景,讓他心驚一著,
以嚴厲的口吻呼喊隊友回到山徑,畢竟一旦滑落就不知會滑到哪裡去了?
像冰河,卻是雪溪。
沿著雪溪上行,
晨間山景雲霧幻化、晨光若隱若現(算是這一週最佳的狀況)、
冰霧在山谷飄渺,活脫在仙境裡的氛圍,令人忘神!
稍縱即逝的陽光,山野草亮翠。
弱腳如我,深怕落後及擋路,在拍照與趕路間取其一,
只好忍痛放棄沿途的紀錄,
那些吉光片羽只能封存在記憶之海,
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留待日後挖掘來追憶似水年華。
重要叉路口的木樁指標。
在梓川的源流的槍沢上部(標高2,500M)附近的天狗原、天狗池的周邊被稱為冰河公園,周邊已經成為圈谷的地形。
槍ヶ岳有二處カール:槍沢カール、天狗原カール。
カール
冰斗(英語:cirque)是由山地冰川侵蝕而形成的,
一種三面環山的凹地,如果冰已經消失,也被稱為圈谷。
冰斗形成於雪線附近的積雪凹地由於隨季節和晝夜溫度的變化,
積雪融化和凍結反覆進行,
融水滲入岩石裂縫,凍結後膨脹,使岩石崩解碎裂,
碎屑被融水帶走形成一個凹地,凹地積雪越來越多,侵蝕加劇,
當積雪形成冰過多,會在出口形成冰川。
當氣候變化,冰川消失,圈谷的位置會指示古代雪線的位置。
石頭上用白漆畫出圓圈、箭頭,做為山徑的指標。
小心謹慎的橫渡雪溪,爬升需渡過三次雪溪。
第二次橫渡雪溪,就在遠方成列的黑點處。
槍岳隱沒在雲霧飄渺之間,不見日本的馬特洪峰山形。
登山客絡繹不絕的親臨阿爾卑斯山,
在雪溪上遇到來自臺灣的淡水登山會,
他們走表銀座縱走,聽見鄉音倍感親切。
爬升愈高,也愈來愈累,
直昇機來來回回的盤旋在山小屋附近,吊掛著物資來運送補給,
看見山小屋就直直走過去以為來到槍岳山莊(3060M),
怎麼不見健腳的隊友,原來走錯了,
這裡是殺生山屋(2910M),
再走回去叉路口,白白浪費了十多分鐘的時間與體力,
雖然槍岳山莊快到了,卻舉步維艱,沒體力賞景。(黃玉伶 攝)
很累、雙腿痠痛,我想放棄攀登『槍岳』,
只在山莊休息或拍拍喜歡的高山野花就好了,
遠觀的山比較美,我是這樣想著…。
領隊說輕鬆登頂,背包就放在山莊門口,
這時有隊友問:沒有人顧背包?我又想偷懶,
迫不及待的舉手說:我幫你們看著背包,我不爬槍岳。
領隊說:不行,都已經爬到這裡了,全。部。都。要。爬。上。槍。岳。
槍岳盡是嶙峋斷崖的岩稜,
其實我害怕短腿踩不到踏點,況且雙腿痠痛,
若閃神沒踩好是會一失足成千古恨,這裡的山莊都會統計每天發生意外的人數,想到就會毛毛的。
霧鎖槍岳 這裡算是平坦好走,從這裡爬到山頂費時30分鐘。
只能服從領隊的命令了,咬緊牙關並叮嚀自己小心奕奕的攀爬,
遇到較高的踏點還望前行隊友的指引才能順利登上一階,
上山還好,下山就會腳底發冷。
開始攀岩(感謝家悌即時相借的頭巾及帽子,而免於頭痛的高山症。)
笑的出來,代表驚險處還未到。(江振文 攝)
依循著石頭上的白漆○、↑指標而行。
氤氳的霧靄遮蔽層層山巒,也遮蔽了恐懼,得與失評價在自心。
開始手腳並用攀爬(林聯堂 攝)
有二、三段垂直的鐵梯,還蠻穩固的。(林聯堂 攝)
順利登頂,
沒有領隊的督促、沒有隊友的協助,真不敢相信自己能爬上槍岳頂上。
腹地狹窄,況且岩石鬆動,不敢久留,匆匆拍完紀念照就準備下山。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
山頂直下登山道有並排的二個鐵梯,分成上行與下行,
但走到鐵梯旁就愣住了,心驚不敢下,
因為來時路有的踏點會踩不到,下山就更看不到踏點,
舉起求救牌,剛好江大哥過來,好心的助我下山,真是萬分的感激不盡。
感謝江大哥的即時相助,為我指出踏點,垂直的鐵梯我已不怕。(江振文 攝)
除了鐵梯,危險處還要拉鐵鍊。(劉燕玲 攝)
垂直岩壁直下,除了鐵梯,危險處還要拉鐵鍊。(劉燕玲 攝)
步步驚心,深怕重心不穩,
很多太高踏點的地段我都是這樣坐著下山的。(劉燕玲 攝)
依循下山的指標,攀附岩壁螃蟹橫走,左邊是斷崖,夠恐怖的。(劉燕玲 攝)
鐵鍊、鐵梯,步步驚心,僅慎踏穩。(劉燕玲 攝)
氤氳霧靄遮蔽恐懼,懼高症不要看!(黃玉伶 攝)
全神貫注,手腳並用,槍岳的特色。(黃玉伶 攝)
坐著下山比較安全(林聯堂 攝)
總算平安抵達
11:15在槍岳山莊吃午餐,選擇照燒雞肉飯,在山上應算是美味,
無奈從富士山到槍岳的這幾天都口乾舌燥,對餐點都覺得難以下嚥,
只喜歡吃水份多的水果或流質的食物,
有人說這也是高山症,只是這回沒有頭痛的症狀。
瞬間雲霧散去,槍岳若隱若現,補捉剎那間的雄姿。
槍岳頂上狹窄無法合照,就在槍岳山莊大合照。
這是B隊在上高地所看見的槍岳(劉光新 攝)
遙遠的距離是清明的凝視,
最近的距離卻是撲朔迷離,
二種視野,二樣情,
會後悔嗎?
會與不會,盡在體力與意志力夠不夠煎熬。
(劉光新 攝)
夏季高山野花綻開,我已無氣力彎腰、趴下來仔仔細細的留存嬌美的花形,來年練好體力再來。
クルマユリ
車百合
Lilium_medeoloides
ユリ科、ユリ属。
茎の中ほどにある、6-10枚の車輪状の葉が付くのでこの名がある。
亜高山から高山帯の草原に生える花柄は上向きで、斜下向きに数個の花をつける。
アオノツガザクラ(青の栂桜、Phyllodoce aleutica)
ツツジ科ツガザクラ属の常緑小低木。
高山植物。杜鵑科,栂桜属。
花期7-8月,
高さ10cm-30cm葉が針葉樹のツガに似て,
クリーム色花冠は壷形で先が浅く5裂し長さ6-8mm,葉は線形で縁に小さな鋸葉がある、
槍ヶ岳直下、雪渓後に群生。
イワカガミ(岩鏡、学名:Schizocodon soldanelloides)
イワウメ科イワカガミ属の常緑の多年草。
イワギキョウ(キキョウ科ホタルブクロ属)
【岩桔梗】(Campanula lasiocarpa)
ミヤマオダマキ(深山苧環、学名:Aquilegia flabellata var. pumila)
キンポウゲ科オダマキ属の多年草。
北海道~中部地方以北、南千島から朝鮮北部、樺太に分布する高山植物である。
毛茛科(Ranunculaceae)耬斗菜屬(Aguilegia).
ミヤマオダマキ(深山苧環、学名:Aquilegia flabellata var. pumila)
キンポウゲ科オダマキ属の多年草。
北海道~中部地方以北、南千島から朝鮮北部、樺太に分布する高山植物である。
毛茛科(Ranunculaceae)耬斗菜屬(Aguilegia).
イワベンケイ(雄花)
(岩弁慶、学名:R. rosea L.[1])
ベンケイソウ科イワベンケイ属に分類される多年生草本の1種。
別名が、ナガバノイワベンケイ、イワキリンソウ。
紅景天
ハクサンイチゲ(白山一華)
Anemone narcissiflora キンポウゲ科イチリンソウ属
毛茛科 銀蓮花屬
北海道、本州中部地方以北の高山の草地に生育、
花期7-8月 花色白色花径2cm
草丈15cm-20cm茎の上に数個の白い花をつけ花弁は無い。
葉は掌状で、3-5の出複葉。
ハクサンイチゲ(白山一華、学名:Anemone narcissiflora)は日本固有種。
和名の由来は、石川県の白山で発見されたことからきている。
日本アルプスのお花畑に普通に生え、代表的な高山植物として親しまれている。
直昇機依舊來回的盤旋在山谷間,利用此週僅有的好天氣運送物資,
紅黃綠藍的彩帳點點在屋旁的谷地,更小的彩點是登山客成列上下山的移動。
團拍後,前往新穗高溫泉的下山路,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趕,
不時回望槍岳,總算雲開見槍岳。
新穗高溫泉14.4K,漫漫長路啊~
終於等到了,揭開面紗展英姿。
槍岳,像不像馬特洪峰?
槍岳:
日本第5高峰,標高3,180公尺,
位於飛驒山脈南部,
為長野縣松本市、大町市與岐阜縣高山市的縣界之一,
山頂有二等三角點。
槍岳由於受冰雪侵蝕,形如朝天之槍,相當尖銳陡峭,
屬於冰蝕尖峰,有「日本的馬特洪峰」之稱,
入選日本百名山、,十分受到登山愛好者的青睞,登頂挑戰者絡繹不絕。
首次登頂成功者為中田又重郎與僧侶播隆上人,於1828年7月28日寫下歷史的一刻。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到飛騨乗越(ひだのっこし)視野遼闊,
濃翠的山坳圈谷、蜿蜒曲折的雲上稜線,美到詫然,
不禁停下腳步,等待雲瀑過山稜,
無奈天不從人願,好想好想多停留一下,
欣賞北阿爾卑斯山的穗高連峰的新綠圈谷,但是回到現實要趕路。
飛騨乗越(ひだのっこし)360度的展望,
穗高連峰起伏的稜線綠意盎然,山崚與圈谷交織出阿爾卑斯山的絕美景致。
飛騨乗越(のっこし):
中部山岳地帯集中特殊的高嶺稜線。
我在等待,
不捨離去,
等待那片雲如瀑,
翻越濃翠山崚,
卻是…..
空等。
稜線上可見紅黃橙綠的色點,那是穗高連峰縱走的隊伍。
雖然是碎石坡的陡下,卻不覺得辛苦,
因為有絕美的高山景觀伴我,是消除疲累的良方。
走到低處,沒拍到圈谷的形貌。
來到槍平小屋,
告別絕美的阿爾卑斯山景觀,開始走向單調的森林裡。(林聯堂 攝)
都就是這種堅硬的石路,不喜歡。
通過高山圈谷來到槍平小屋,休息一下,接著就要走進單調乏味的碎石硬路,
為了在摸黑前走出這崎嶇的森林山路,努力的趕路,
山綿延無盡頭,彷彿會走不到盡頭,
老大說:你看,都是山,怎麼走的出去?
的確,腳下是既潮溼又凹凸不平的硬石路(不禁懷念起臺灣柔軟的山徑),
彷彿走不出難行的重重森林,一定要在天黑前走出森林抵達寬闊的林道,
否則摸黑行走時間拖延愈晚。
有三段渡溪,不敢獨行,等待隊友同心協力渡溪。(黃玉伶 攝)
就是這種走不出去的森林小徑,讓人磨心。(黃玉伶 攝)
都是這種堅硬而溼滑的花崗岩吧?讓腳趾發麻。(黃玉伶 攝)
第二次渡溪,這就是雪溪,上游呈冰雪狀,下游已融化成溪流。
第二次同心協力渡溪
第三次渡溪後,馬上就抵達寬闊的林道,至少不怕滑倒。
別小看這溪流,聽說我們離開後,因颱風環流的大雨,
導致溪水暴漲,有三名登山客命喪。(黃玉伶 攝)
幸好渡過第三溪流後趕在夜幕低垂前來到林道,
鬆了一口氣,又摸黑走了一個多小時的林道才抵達新穗高溫泉纜車站,
今天又是一趟體力與意志力發揮到極限的艱辛考驗。
摸黑出門,摸黑抵達新穗高溫泉纜車站搭上車,
這次日本的高山行練就摸黑爬山的本事,
準備前往美山莊新平湯溫泉吃晚餐及休息。
縱然是有名的飛騨牛肉、香魚等美食當前,
卻難以下嚥,口乾舌燥的高山症尚未消退,此刻只有冰水最美味。
(ChingHo Wu提供) http://www.everytrail.com/view_trip.php?trip_id=2879338
那一天
我在這裡
沿途的美景
爬升陡降的辛酸
此刻
啜飲是無窮的回甘
通過了驚險的嶙峋岩崚的考驗後,下次應該可以挑戰穗高縱走嗎?
……待續……
延伸閱讀:山映清流上高地